推荐语:这是我在两年前看到的一篇对我触动比较深的文章。确实要学会适应变化,并积累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考方式,拓宽自己的认知。
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01 前言
晃晃悠悠的,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五年,默然回首,你看哪里像灯火阑珊处?
初入职场,大部分程序员会觉得苦学技术,以后会顺风顺水升职加薪,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是不算全面,五年后你会不会继续做技术写代码这是核心问题。
初入职场,会觉得努力加班可以不断提升能力,可以学到技术的公司就算薪水低点也可以接受,但是五年之后会认为加班都是在不断挤压自己的上升空间,薪水低是人生的天花板。
这里想说的关键问题就是:初入职场的认知和想法大部分不会再适用于五年后的认知。
工作五年之后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选择:职场天花板,技术能力天花板,薪水天花板,三十岁天花板。
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大部分程序员都在思考和纠结的。做选择的唯一参考点就是:利益最大化,这里可以理解为职场更好的升职加薪,顺风顺水。
五年,变化最大不是工作经验,能力积累,而是心态,清楚的知道现实和理想之间是存在巨大的差距。
02 学会适应变化,并积累能力
回首自己的职场五年,最认可的一句话就是:学会适应变化,并积累能力。
变化的就是,五年的时间技术框架更新迭代,开发工具的变迁,公司环境队友的更换,甚至是不同城市的流浪,想着能把肉体和灵魂安放在一处,有句很经典的话就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要积累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方式,拓宽认知。
这种很难直白的描述,属于个人认知的范畴,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所以只能站在大众化的角度去思考。
首先聊聊技术,大部分小白级别的,都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争取做到架构师级别,但是站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这种想法实现难度还是偏高,这里既不是打击也不是为了抬杠。
可以观察一下现状,技术团队大的20-30人,小的10-15人,能有一个架构师去专门管理底层框架都是少有现象。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首先架构师的成本过高,环境架构也不是需要经常升级,说的难听点可能框架比项目生命周期更高。
所以大部分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基于现有大部分成熟的开源框架都可以解决,这也就导致架构师这个角色通常由项目主管代替或者级别较高的开发直接负责,这就是现实情况。
这就导致技术框架的选择思路就是:只选对的。即这方面的人才多,开源解决方案多,以此降低技术方面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那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技术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程序员岗位可能根本走不了五年之久,需要用技术深度积累不断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用技术的广度提升自己实现业务需求的认知边界,这是安放肉体的根本保障。
这就是导致很多五年以后的程序员压力陡然升高的原因,走向管理岗的另一个壁垒就是业务思维和认知。
03 提高业务能力的积累
程序员该不该用心研究业务,这个问题真的没有纠结的必要,只要不是纯技术型的公司,都需要面对业务。
不管技术、运营、产品、管理层,都是在面向业务工作。
从自己职场轨迹来看,五年变化最大就是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职场之初面对很多业务场景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到几年之后设计业务的解决方案。
这是大部分程序员在职场前五年跳槽就能涨薪的根本原因,面对业务场景,基于积累的经验和现有的开源工具,能快速给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和实现过程。
工作五年可能对技术底层的清晰程度都没有初入职场的小白清楚,但是写的程序却可以避开很多坑坑洼洼,对于业务的审视也是很细节全面。
解决业务能力的积累,对于技术视野的宽度需求更甚,比如职场初期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束手无策,但是在工作几年之后见识数据行业的技术栈,真的就是技术选型的视野问题。
什么是衡量技术能力的标准?站在一个共识的角度上看:系统的架构与代码设计能适应业务的不断变化和各种需求。
相对比与技术,业务的变化更加快速频繁,高级工程师或者架构师之所以薪资高,这些角色一方面能适应业务的迭代,并且在工作中具有一定前瞻性,会考虑业务变化的情况下代码复用逻辑,这样的能力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视野和业务思维的沉淀。
所以职场中:业务能说的井井有条,代码能写的明明白白,得到机会的可能性更大。
04 不同的阶段技术和业务的平衡和选择
从理性的角度看技术和业务两个方面,能让大部分人职场走的平稳顺利,但是不同的阶段对两者的平衡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在思考如何选择的时候,可以参考二八原则的逻辑,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个人真的非常喜欢这个原则,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所以很难三心二意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在同一时间段内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件。
但是单纯的二八原则模式可能不适应大部分职场初期的人,因为初期要学习很多内容,如何在职场生存:专业能力,职场关系,为人处世,产品设计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不是都要用心刻意学习,但是合理安排二二六原则或其他组合是更明智的,首先是专业能力要重点练习,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合理选择一到两个方面去慢慢了解,例如产品,运营,运维,数据等,毕竟三五年以后会不会继续写代码很难说,多给自己留个机会总是有备无患。
在职场初期,基本都是从技术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编码能力,在公司能稳定是首要目标,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基础编码和学习规范,这时可能90%的心思都是放在基础编码上,另外10%会学习环境架构。
最多一到两年,就会开始独立负责模块需求开发,需要自己设计整个代码思路,这里业务就会进入视野,要懂得业务上下游关联关系,学会思考如何设计代码结构,才能在需求变动的情况下代码改动较少,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放20%的心思在业务方面,30%学习架构方式。
三到五年这个时间段,是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最快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的程序员基本都是在开发核心业务链路,例如交易、支付、结算、智能商业等模块,需要对业务整体有较清晰的把握能力,不然就是给自己挖坑,这个阶段要对业务流付出大量心血思考。
越是核心的业务线,越是容易爆发各种问题,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不花心思处理各种细节问题,半夜异常自动的消息和邮件总是容易让人憔悴。
所以努力学习技术是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业务认知也同样重要,个人认为这二者的分量平分秋色,只是需要在合适的阶段做出合理的权重划分。
05 学会在职场做选择和生存
基于技术能力和业务思维,学会在职场做选择和生存,这些是职场前五年一路走来的最大体会。
不管是技术还是业务,这两个概念依旧是个很大的命题,不容易把握,所以学会理清这两个方面能力中的公共模块是关键。
不管技术还是业务,都不可能从一家公司完全复制到另一家公司,但是可以把一家公司的技术框架,业务解决方案学会,并且带到另一家公司,例如技术领域内的架构、设计、流程、数据管理,业务领域内的思考方式、产品逻辑、分析等,这些是核心能力并且是大部分公司人才招聘的要求,所以这些才是工作中需要重点积累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面对三十这个天花板,各种事件也会接连而至,在职场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不断提升核心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竞争力。
职场就像苦海无边,回首望去可能也没有岸边停泊,但是要具有换船的能力或者有个小木筏也就大差不差了。